查看原文
其他

为什么让孩子读经典,这篇文章说清楚了!

王财贵 爱读经 2021-02-02





1、首先,认定各民族文化的兼容性,提出“全盘化西论”:


亦即认为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人类理性的成就,都是人类共同的智慧遗产,凡是有理性的知识分子都应对之尊重,尽心学习,求其存续。并且相信文化与文化之间可以融会贯通,可以互相成全。每一民族最少应尽自我文化的传承之责,先以自我文化陶育出自我生命的深度,进一步才足以谈吸收与开创新一代的文化。所以中国人此时应效法古人吸收印度文化的气魄,全盘“化西”。


“化西”,不同于“西化”。“西化”是忘了自己,把自己变成西方;“化西”是健全自己,并通过自己的努力,把西方消化进来,充实自我的生命内蕴。“西化”,只是不负责任的奴性的依附,“化西”是自我作主的勇敢的承担。将中国文化的发展定位在中西文化的融通互利的追求上。以造福民族后世,并贡献于全人类。


2、认定经典在文化传承上的重大意义:


“经典”之所以为“经典”,其重要特色是发自人性,超越时空。不管要承继自我传统,或要吸收外来文化,其简捷的进路,便是直接从各民族的经典之作中,去汲取其民族的文化源头活水。尤其中国的经典名著,不论四书、五经、诸子、百家、唐诗、宋词,流传久远,都具有开朗涵宏的气象与优雅高尚的情怀,读中国经典,当有助于开拓一个人的心胸志趣,培养一个人的敦厚好学精神。


此外,中国人若想深入了解西方文化,最好也要从西方经典作品之研读入手。


3、认定文言与白话的兼容性,而且认定“文言文”对中国文化传承的功能有其不可替代性:


“文言”本来就是从“白话”提炼出来的,而且文言文乃是白话文的基础。过去乃至近代之文章家思想家,如胡适、徐志摩、鲁迅、老舍、钱锺书、沈从文诸名家,皆是文言与白话兼擅,而且先有文言之厚度才造成白话之功底,所以白话文不应与文言文形成对立。何况举凡经、史、子、集,一切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之文献,几乎都是文言文。如果不能读文言文,就几乎等于不能读中国书。而不能读中国书,几乎等于不能了解中国文化。


近代以来的中国人,老中青三代,经过偏重白话文教育的结果,普遍欠缺读文言文的基本能力,已然造成了中国文化的严重断层。所以恢复国民对文言文的解读能力,是民族自我寻根的第一步。而要增长文言之能力,“经典”正是最佳的教材,因为“经典”本身就是最醇正的文言文范本。除此之外,经典又是人文理想的荟萃,并且是民族智慧的源头,因此,“读经教育”将同时具有增进语文能力、培育人文教养、契接民族智能的三种功能。



4、认定“文言文”之易教易学性:


虽然心理学家对人类“如何学得语文”的详细过程,犹未完全明白。但人类一直都从出生开始,自然而然地在做复杂的语文学习。此种天生的强大能力,心理学家特称之为“语言天赋”。而此种“天赋”能力,以婴儿最为强大,随年龄之增长而递减,至十三岁则几乎丧失,此时若要增进语文能力,必须痛苦而艰难地学习。


依照客观的经验,吾人皆知:有关“语”的部份,大体而言,三岁之内即可学会任何母语;如有适当环境,六岁之内可以学会多种语言。而有关“文”的部份,包括文字的认识和书面语言的学习,亦应在三至十三岁之间奠定一生的根基。零岁至十三岁,可以说是语文学习的“关键期”。只要不错过这一教学的适当时机,高度的语文能力,是很自然且很容易的可以培养出来的。


有关语文的学习,最重要法则的是多接触多熟习。由大量长久的接触中,自然培养出语文的亲和力与敏感度。中国人学习中国的文言文,本是很容易的。千古如斯,无劳举证。


5、认定儿童是“读经”最适当的年龄:


如上所言,因为语言的学习是愈早愈好,文化的熏陶也愈早愈有其潜移默化之功。所以及早让儿童接触涵义丰富的“经典”之作,对其一生的文学素养的蕴酿,及人格智能的陶育,意义重大且深远。因此,当前在海内外许多家庭中,体制外的零星的“读经”教育,多以儿童为主。


据大略之估计,当前海内外,包括祖国大陆、台湾地区,以及东南亚、欧澳美加华人社会,已有数千万儿童接受“读经”教育,成效之良好,往往出乎家长及老师之意料。


6、认定“儿童读经教育”教法的简易可行性:


基于对儿童心理的确实认识,为顺应儿童学习的天性,“儿童读经教育”的基本方式是“只求熟读,不必求懂”。老师只是依照文句,教他“读”;儿童也只是“跟着读”、“反复读”。如此,老师便很容易“教”,儿童也很容易“学”。不论“教”的人、“学”的人,都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有所长进,“教学相长”其乐无穷。


依据发展心理学的原理,人的“记忆力”与“理解力”各有其成熟时机而且是相辅相成的。幼童的心智特色善于直觉、记忆,而不善于思辨、理解,故此时应让他多记诵有深度的文化素材,待其长大,因酝酿日久,人生经验逐渐丰富,理解力自然成熟时,即可触类旁通,取之不尽用之不竭。


儿童本是乐于念诵乐于反复的,尤其是团体的朗诵,抑扬顿挫、琅琅书声,与唱儿歌无异,学习是愉快的。而反复多次,即能背诵,会背诵时,更是“乐之不疲”。若常加复习,至于终身不忘,将成为一生的文化资产。



7、认定“读经”的“潜能开发”功效:


从教学方法上看,反复诵读,可以提升儿童的专注力,反复而熟习,可以提升儿童的记忆力。专注力与记忆力,可以说是一切学习的基础。


从教学内容上看,任何语文都是复杂的系统,高度语文尤其艰深难解,但儿童具有强大的语文学习天赋,其可解处可以立速溶入生活之中;其不可解处,也在默默中寻求理解(语文学习的冒险理论),是活络头脑的最佳训练(只要不强求其理解,艰难的教材便不会造成学习压力,反而可以成为使心智更上一层的无形助力)。


高程度的语文学习,不仅立即提升语文能力,其影响所及,将带动全体心智之发育。短期之内(约一至二个月),即可发现儿童各种学习能力,尤其是数理思考能力,也都跟着增长起来,令人有“忽然聪明起来”的感觉。以致教师或家长以极少的气力,让儿童达成超越一般功课的成果。所以,纵使学校课业不曾减少,而儿童的学习压力,亦因感觉功课容易而相对减少。


所谓“潜能开发”,于“读经教育”中,最易证实。若要“课业减负”,实施“读经教育”,正是真正无害的减压良方。


8、认定“读经”的品德教育功能:


教育学家都知道,所谓道德、品行、性情、气质…等等人格成素,原是很难教的,至少是不能用一般的知识教育的方式来教的。这种有关德性的成长,是陶冶、熏习、耳濡目染、潜移默化当中培养出来的。


固然,最好是有人可以供给榜样,现身来做身教。不过,一般的家长老师,是不足以完全担当此种重任的。而读经教育所采用的教材,往往是美心美文嘉言懿行,及早让儿童琅琅上口,濡染于心,等于把圣贤请到家里当家教,是一种极见功效的德性熏陶教育。


要培育有理想、有爱心、有品格、有担当的二十一世纪新社会主义的中国人,请以“读经教育”扎下根基。


9、认定“读经教育”观念的可拓展性:

依照“读经教育”的基本理念,在不增加教学负担之情况下,可以方便地拓展至其它邻近相关的教学项目,而与之相辅相成。其最明显者,有以下五项:

(1)、“音乐读经”:即建议儿童(最好自婴儿开始),多听古今中外的古典音乐,以丰富的乐音,刺激儿童脑部细胞突触的生长;以和谐的旋律,陶冶儿童优雅的心灵。

(2)、“美术读经”:即建议儿童(最好自婴儿开始),多看古今中外经典性的画作、雕塑、建筑、风景等图片,以默默培养其高度的美术鉴赏能力。

(3)、“外语读经”、“外文读经”:外语外文的学习,当然最好在环境中习得,但对广大的国民来说,这只是奢望。吾人既知儿童的听力好、模仿力强、记忆力强,是语文学习的大好时机。故尝试为广大儿童设计一外语外文学习的方便之路,即:建议儿童(最好自婴儿开始),多听多读经典性的外语或外文(经典性著作),反复反复,及至于熟记背诵,此法可弥补环境的不足,让一大部份的人轻易成为外语外文高手,其程度甚至超越外国人。譬如英语英文之学程,既是国家教育政策,则从小让儿童熟读英语句型,熟背英文经典短文,不花大钱、不需要请老师(读经机教学),是既简便又有效的教育方式。

依照近年实验成果,儿童每天一二十分钟,不过三两年,已于无压力之情况,熟读千句英语句型,熟背百篇英文经典短文,则其英语英文及西方文化程度,已然奠立一生之基础(纵使现在不是很懂,而其发音及文法词汇之根基已深,长大之后,遇弱则弱,遇强则强)。

至于世界上其它语文之学习,莫不可以此法进行之,则将来我国之外语人才,不可胜用。而且以「熟习经典」之方式教育,其所吸收者,皆是该文化中之精华,于人类文明之对话,将有更大之同情及涵容能力。

(4)、大量识字与博览群书:由于“读经”时之大量文字接触,“识字量”之增加,是“读经教育”最浅显立见的功效(尤以幼儿园及小学低年级效果最好)。识字量足够,即可鼓励提早阅读,培养儿童好学、自学的能力。

吾人所强调的阅读教学,因参用了“读经”观念,故教学简易且功效良好。亦即“只管鼓励儿童多阅读,而不必急着问他懂不懂”。吾人认为阅读教育应是“不管懂不懂,只要让他一本读完再一本,多读了,自然会懂”;而不是“只读一本,就要懂得透彻,然后才可再读一本”。前者顺应儿童天性,所以读书是轻松愉快的事,读得多就懂得多;后者残害儿童天性,所以读书是辛苦的事,读得少,懂得的也少,乃至厌恶读书、胃口尽倒。

依近年的小规模实验,儿童经过此种阅读教育后,愈读愈快、愈懂愈多,手不释卷,乐在其中。平圴每年每人读书五百本以上。不需家长特意考问,不需老师辛苦批改。家长老师只要无限量的提供书籍,两三年后,儿童之知识量远远超过家长及老师,一生的知见才华、读书好学的习惯,遂由此养成。

(5)、母语教育:台湾之母语,经数十年之摧残,已不绝如缕。当前的母语教学,稍嫌偏重“讲语”,而忽略读“读文”。若长此以往,百姓只能日常交谈,不能引经据典,则“母语”的文化功能必大为减低。自于今思恢复旧观,须“语音”与“文音”两种教学双管齐下。“语音”重在日常听习,“文音”则重在熟诵成篇,随时备用。如采用“母语文音”(包括闽南语、客语、原住民语等)以“读经”的方式教学,方法简单,成效显著,最容易提升母语的文化程度。

——王财贵《读经教育基本原理》



读经六小篇之一——一场演讲、百年震撼

给孩子最好的教育!读经典、听经典,用右脑学习

为什么让孩子学国学,这是我听过最好的答案!

为什么让孩子从小读经典!


爱读经

做一个有温度的公众号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